(相关资料图)
通过网络乃至社交平台进行自学,已是一些大学生对日常学习进行补充的常见方式。近期,中青校媒面向全国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,共回收来自167所高校学生填写的有效问卷3486份。调查结果显示,97.4%受访者曾利用网络平台辅助学习知识或技能,观看学习博主分享学习经验的达63.9%。
信息社会,无日不网;网上社交,无日不在。利用网络学习,也是不可逆转的趋势。青年人习惯网上充电,本不足为怪。但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,思维有别,是否都适合网络学习,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。34.1%受访者认为通过网络学习效果很好,学习了很多知识或技能;57.0%受访者认为学习效果还可以,优势大于劣势;7.9%受访者认为网络学习虽然也有用,但效果一般,劣势大于优势;还有1.0%的受访者认为用处不大。这一组统计数据,反映了个体学习的差异性。作为课堂的补充,利用社交平台网络学习应该有,当然也可以有。问题在于,这种以学习为初衷的网上社交平台交流,一旦变异为流量的获取方式,其实效如何就不得不打个问号了。
职业的需求、各种考试的倒逼,让学习不敢怠慢,使“学习热”推开了社交媒体的大门,也在无意中成就了来自天南海北、身份各异的学习博主。形形色色的学习博主,或以图文形式更新自己的学习日常,或录制视频剪辑记录“沉浸式学习”,或在直播间“直播学习过程”,讲述备战高考、考研等的学习经验……在部分平台,还有学习博主及其受众专有的交流频道。在学习博主行为影响下,能够增强自身的学习动力,实现视野的延展与思想的扩容。但与此同时,也有一些学习博主考试成绩并不佳,学习过程中还带货,甚至还存在虚假宣传、贩卖焦虑,此类现象常常引发热议。因此,对真正想通过网络学习的人来说,还需花费一些精力去甄别与选择。
分享个人学习过程的自媒体博主走红,与社会的学习需求有一定关系。求职过程中,人们为了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,需要通过各种考试,因此要不断学习相关知识。同时,由于应考或职场的压力,在学习中会产生各种焦虑,这就给“学习陪伴”提供了市场。但也要认识到,这种“陪伴”即便不带任何“私货”,也只是促进学习的外因。学习的成效在于个人的专注,走出自己的路子,而不是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与“学习博主”互动。如果沉浸在博主的视频中,过分信以为真,定会被“表演式学习”耽误时间。
学习是一个很自我的事情,既不宜随大流,也不能固执的拒绝新潮方式。无论到什么年代,学习都是骗不了自己的事情,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,下够应该付出的功夫,才会收获期望得到的成绩。(张全林)
关键词: